中紀生物鄒亞平
- 產品描述
- 跨界很難,“沉下去”才會容易一點——訪中紀生物董事長鄒亞平初見武漢中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鄒亞平的時候,他正坐在辦公桌的茶桌旁細心沏茶,那樣子像一名考究的學者。見記者前來,輕聲說道:“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一個20多人的團隊,經過大半年時間研發的兩個產品正在天津接受檢驗。”他說,剛剛接到電話,9項檢測已經通過6項。面對現實、奮力轉型武漢中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前身是中紀科學儀器有限公司,起初是一家專業從事病理產品和銷售的貿易公司,于2012年成立。受到市場競爭和受眾需求的變化,傳統的貿易模式在技術不斷更迭的時代里漸漸“失語”。公司發展向何處去?2017年,鄒亞平帶領團隊深入醫療工廠、醫院進行調研,對醫療領域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專業醫生缺乏、工作量大、培養周期長等痛點,是醫療領域面臨的現實狀況。”鄒亞平說。2017年7月,鄒亞平創立武漢中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駐光谷生物城醫療器械園,旨在走一條研發生產的轉型之路。它是一家致力于病理學智能化檢測設備研究、開發、生產并提供創新病理及病理影像大數據管理解決方案的高科技企業。專注于腫瘤檢測,血液病檢測等醫療領域。鄒亞說希望利用AI和大數據技術,提高病理的檢測能力以及減輕醫生的工作量。為何選擇落戶醫療器械園呢?他說,這里的優勢是能解決環境評估的難題,并且人才、研發聚集以及政策傾斜都極具吸引力。跨界創業、道阻且長學行政管理學出身的鄒亞平,在2001年前從未接觸醫療行業。在朋友的感召下,他進入“醫學圈”,放棄從政生涯,開啟創業之旅。“身份的轉變,是需要很大勇氣的。”鄒亞平回憶起曾經做的那個選擇不禁感嘆到:對自己確實是一個挑戰!他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學習醫學領域的相關知識,經過十年的沉淀,于2012年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創業之初資金、人力都相對不足,只能用貿易資金支撐研發生產,但深刻洞悉了這一領域所蘊藏的無限可能,他毅然選擇堅持下去。難的是產品研發初始階段,在“宮頸癌細胞檢測智能工作站”和“骨髓細胞分類智能化工作站”兩個產品基本成型時,產品檢測速度竟然為15分鐘,離預期的目標值3分鐘相隔5倍的差距。“那時整個團隊都沉浸在失落的氛圍中,如何縮短時間,成了我們大的難題。”鄒亞平說,持續改進,不斷創新,永遠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這兩個產品正是在天津接受檢驗的產品,在采訪結束后的一天,其注冊檢驗已經通過,即將拿到產品注冊證。目前,公司人員規模達70人,未來產品將會擴展到腎臟病理、中藥材鑒定等領域,預計每年生產200到300臺的產品。“跨界雖難,但‘沉下去’才會簡單一點。”對于未來,鄒亞平信心滿滿。

咨詢熱線:86-27-59357777
聯系地址:武漢市東湖高新區高新大道818號
版權所有:武漢高科醫療器械園有限公司 鄂ICP備12008897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武漢